新闻中心> 江西九江市着力推进矿山全链条管理,矿业发展更规范、更绿色!
江西九江市着力推进矿山全链条管理,矿业发展更规范、更绿色!
发布:世界石材网 www.world-stone.com [ 发布时间 : 2022-11-02 ]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更多

据了解,近年来,江西九江市自然资源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净矿”出让、绿色矿山创建、矿石廊道专线运输、矿石码头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等全链条管理模式,逐步开辟出了一条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规范矿业秩序


通过“溯源+监控”, 规范矿业开发秩序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科学规划编制《九江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新设矿权做到“两个挂钩”,各县(市、区)关闭注销两个采矿权才能新设一个采矿权,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率未达到70%的县(市、区)不能新设矿权,将绿色发展贯穿到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全过程,充分能发挥其布局与管控作用,实现矿产资源科学配置。

二是强化日常管控。打造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升级版”,建成“前端视频监控AI识别+中端应用软件精准预警+后端指挥中心自动派单”的自然资源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对资源利用的“六个自动化”:自动巡航、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分析、自动预警、自动处置,做到快速响应和可视化监督。

三是加强机制创新。对在产持证矿山实施“百分制”管理,进一步压实矿山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义务的主体责任和部门的监管责任。探索实行“矿山监理”第三方监管,通过政府采购聘请技术单位定期建模,对矿山开采、生产及恢复治理等工作进行专业化协管,改变过去低效的“盲眼式、跑腿化”巡查方式,实现对矿山企业的动态化、立体化、专业化监管。


绿色矿山


通过“整治+创新”, 推行净采矿出让
开展治理整顿行动。九江市联合公安、检察部门持续开展矿产勘查开发秩序治理整顿行动,对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实行精准有效打击,实现矿业由小变大、由散变合、由乱变治、由黄变绿的转变,全面优化矿业营商环境的同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探索净采矿模式。制定制定了《九江市净采矿权出让工作指导意见》,总结出“12345”的九江模式。一个模式:净采矿权公开出让;二个目标:采矿权人“拎包入驻”,矿产资源价值最大化;“三高”推进:高位推动,高标设计,高附加值;四项原则:符合规划,不得压覆,选址科学,处置到位;五项要求:程序要规范,处置要透明,公示要到位,责任要压实,保障要有力。“净矿”出让的“瑞昌经验”得到自然资源部肯定。

着力提升资源开发效益。近年来,九江全市开展净采矿权出让的县达到6个,出让矿权14个,实现收益110.767亿元,提升了资源开发经济效益,保障了国有资产不流失,探索出一条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增值保值的可持续利用模式。

通过“生态+智能”,着力打造绿色矿山
 一是通过“园林化”模式靓化矿区生态。根据“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景则景”原则,聘请专业团队进行矿区复绿及园林景观设计,对创建内容进行精准化分区,按照“七个一”(即每个矿山都要有一个试验田、一个果园、一个公园、一个生态停车厂、一个生态公厕、一个环保加油站、一个规范修理厂)的基础要求,打造“一矿一景”的园林化矿山。

二是“科学化”开采强化源头管绿。推行“边开采、边治理、边复绿”模式,由专业机构结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矿区生态修复方案,开展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工作,实现开采、治理、恢复“三合一”。督促所有矿山企业采用“自上而下开采、台阶式开采、中深孔爆破”等方式,实现环保化开采、清洁化加工、无尘化运输,将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是采取“现代化”手段改进监管模式。对矿山实行全面升级管理,采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管理体系,建立集运输管理系统、地磅信息系统、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矿山开采监控系统于一体的矿山智能数字管理平台。


廊道运输


通过“优化+合作”,积极推进廊道运输
一是合力规划线路。为降低矿产品运输成本,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对对矿产品下江运输规模巨大且具备水运条件的彭泽县、瑞昌市等长江沿岸重要的砂石骨料产地,合理规划矿产品廊道运输线路,改变传统矿石运输模式带来的环境、安全隐患,进一步优化矿山周边生态环境。

二是智能运输管理。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一条24公里的圆管带式输送机,采用双线输送,年输送能力为2000万吨,每小时可达5200吨的输送量,项目采用全智能化物料输送,全封闭处理,实现粉尘零排放,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00吨每年,减少了对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是政企双向发力。九江港是长江流域的百年老港,历史积弊形成的小、散、低码头局面已久。沿江县(市)通过开展矿石码头整治,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推进廊道运输建设,全面完成九江沿江非法码头整治提升工作,也进一步提升了九江岸线的“颜值”。

通过“修复+产业” ,构建和谐矿地关系
探索“矿山生态修复+”融合模式。结合矿区实际,通过对废弃矿山实施生态修复、景观再造,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筑巢引凤”带动周边产业聚集发展,突显生态修复价值。如瑞昌市投资3000万元将洋鸡山金矿打造为占地1088亩的天嗣山公园,在周边规划建设“智造小镇”,不仅为周边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场所,还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 ,极大提升周边局面满意度, 这种采取“生态修复+产业聚集”实现城郊矿区升级发展的矿山,入选了江西省十大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进一步延伸矿山产业链条。拓宽资源保障,做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文章,积极鼓励采石矿山企业投入和改造机制砂生产线,对矿石骨料进行精深加工,努力实现“变废为宝”,做到“吃干榨净”,提升价值链、拓宽效益链。

大力延展企业生态效益。九江市鼓励矿山企业积极参与修路架桥、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新农村建设等民生事业,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彭泽县积极鼓励已建成的3家国家级绿色矿山企业参与全县的生态农业产业建设,投资建设农业产业园,将矿业开发收益积极回报社会。全面推动生态效益的提升,也塑造企业担当的良好形象。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证实,仅供您参考...




关注世界石材网微信